1992年安徽一農夫撿回女嬰,撿破爛將她養大,今女兒送上雙層別墅
1992年安徽一農夫撿回女嬰,撿破爛將她養大,今女兒送上雙層別墅
“她養我小,我就養她老”,這是一位養女擲地有聲地對養母給出的承諾。這個女兒叫王冬紅,而母親胡杏珍是王冬梅的養母。
提起胡杏珍,村民們無不羨慕,都誇她養了個好女兒。而這對母女之間,又有着一段怎樣的佳話呢?讓我們一起去聽聽她們的故事。
圖丨胡杏珍與養女王冬紅
事情要從1992年說起了,當時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天堂鎮東山村49歲的胡杏珍聽人說,有個女嬰被人拋棄,就急匆匆地趕緊去看望。
當她看到女嬰的瞬間,心就融化了,小寶貝面黃肌瘦,似乎感受到了什麼,突然變得吵鬧不休。
善良的胡杏珍不忍孩子再受輾轉送人的折磨,她說:“這麼小的生命,經不起太多的折騰,雖然是女孩,但也是一條生命啊。”說完,便毫不猶豫地將其抱回家了。
女嬰原本生於嶽西縣山村,由於村裡人觀念老舊又重男輕女,孩子剛出生,就被父母遺棄在別人家門口,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,女嬰在40天內,先後被轉送過6戶人家。
圖丨撿到女嬰
胡杏珍夫妻倆一直膝下無子,想領養個孩子,等老了也好有個依靠。早前也收養了一個小女孩,結果天不遂人願,小女孩才兩歲半就因病夭折了。孩子的離世讓初爲人母的胡杏珍痛不欲生。
爲了不再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撕心裂肺之痛,夫妻倆決定不再收養孩子。直到現在,她提到那孩子心裡都隱隱作痛,直呼“心疼啊,都是我的孩子,她那麼乖巧懂事。”
善良如她,卻也因沒有生育而一直耿耿於懷,也許是上天眷顧,讓她在知命之年,還能再次體會爲人母親的喜悅。
村裡人都知道,那時的胡杏珍家徒四壁,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,丈夫雖年事已高,但爲了養家餬口,還得在外地打工掙點微薄的工資。
可想而知,女嬰被抱回家無疑給他們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,又因早前養女夭折的傷痛,丈夫心如芒刺,極力反對老來養女。但胡杏珍的執拗和堅持,逼得丈夫只得無奈接受,併爲孩子取名王冬紅。
圖丨胡杏珍
330平大平层现代别墅设计,玄关就很漂亮实用,最爱餐厅的设计
不得不說,小冬紅的到來彌補了老倆口膝下無兒的缺失。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冬紅,丈夫心裡是很歡喜的,胡杏珍更是視如己出,悉心餵養。她沒有奶水,也沒有錢買奶粉,就起早貪黑將自己吃的米和高粱省下來熬製米糊、高粱糊,再一口一口地喂孩子。
漸漸地,這小傢伙被媽媽養得白白胖胖的,而胡杏珍卻靠着外面挖些野菜回來吃,一家人日子雖過得很清苦,卻也幸福。
但好景不長,小冬紅四歲那年,養父在外打工時不慎從樓上摔了下來,至此癱瘓在牀一病不起,本就缺衣少食的家庭,哪還有餘錢治傷,18個月後養父因傷不治撒手人寰。
家裡失去了頂樑柱,徹底斷了經濟來源,胡杏珍還沒從喪夫之痛中緩過來,娘倆的生活又陷入無米下鍋的絕境。好心人看她痛不欲生,整日以淚洗面便勸她把孩子送走。
圖丨網絡配圖
一語驚醒夢中人,直到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不能再頹廢,於是擦乾眼淚,決定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,就絕不讓女兒餓肚子。
她心酸地說:“我一個人帶着孩子太難了,她整夜整夜哭。我想過自殺,可孩子還那麼小,我走了她怎麼辦。”
因爲捨不得孩子,從此她什麼活都幹,只要能養活女兒,她可以一邊賣菜,一邊拖着大大的袋子走街串巷,圍着鄰近的村子撿破爛。
她覺得既然領養了女兒,就得對她負責,她不僅要把女兒養大成人,還要供她讀書,讓她有出息。
圖丨胡杏珍在撿破爛
天堂鎮山村一位儲姓村民回憶:“認識胡杏珍是在我家門口,那天傍晚下着小雨,看到她一個人睡在路邊,旁邊兩個裝着廢品的袋子,上前查看,發現她昏迷了,於是,將她領回家,弄些飯給她吃。沒想到她吃兩口後,就把飯菜裝起來,說要帶回去給女兒吃。”
爲了養大小冬紅,這個老母親得有多強大的毅力,才能支撐她十幾年如一日地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窘境。
小冬紅在母親不離不棄的細心照料下,一天天長大,到了讀書的年齡,卻沒錢上學。都說父母之愛子,則爲之計深遠。
別人家孩子有的,她也想讓女兒有,雖然她們只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寡母,她卻再次倔強地想讓自己的孩子靠知識改變命運,如此偉大的母親,不禁令人感動。養母尚能如此,你說她的親生父母會不會慚愧?
圖丨胡杏珍
兩年後,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,小冬紅終於能上學了,雖比別人上學晚,但小冬紅從小就懂事,知道這一切來之不易,所以非常珍惜,她不僅讀書勤奮刻苦,對母親也是極其孝順。
隨着年歲漸長,勞累不堪的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,小冬紅爲了照顧母親,便趁着學校午休之際,來回奔走一個多小時的路,只爲把從老師同學那用蔬菜換來的食物帶給媽媽吃,所以每天中午別的同學都在休息時,卻是小冬紅最忙的時候。
現在,小冬紅的中學老師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記憶猶新,他心疼地說:“冬紅在學校經常不吃早餐,有很多次,看到她拿着蔬菜換早點吃,有時甚至生吃蔬菜。”真是個懂事得讓人心疼的孩子,看來有其母就有其女。
圖丨王冬紅幫助母親幹活
王冬紅是幸運的,她人生的貴人除了媽媽,還得到了社會上很多好心人的幫助。
家中有小不愁大,轉眼間,小冬紅都快迎來中考了。爲了提前籌備高中學費,小冬紅利用暑假在鎮上一家飯店打工,結果延誤了上學時間,開學幾天了,老師還不見她蹤影。
直到一天,初中班主任正巧到她工作的飯店吃飯,發現了小冬紅,老師關切地問她“爲什麼還不去上學?”
她一五一十地把自家情況都告訴了老師。老師驚詫於她的現狀,也疼惜這個成績優秀的學生,於是決定幫助她。
圖丨女孩當服務員
什麼是「善終法」?善終不成反成阻礙?畢柳鶯醫「9狀況」一次揭!為求尊嚴死建議…
老師是個雷厲風行的人,立馬就聯繫了他在公益組織工作的老同學,大家一起幫小冬紅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期。她說:“公益組織爲我進行了捐助籌款活動,後來社會上的好心人也關注到我。合肥、安慶、桐城的三個叔叔阿姨還專程到家裡看我,幫我交了高中三年的學費。”
叮!亚运版宁波,请签收!
如今提到這些好心人,王冬紅仍感動不已,胡杏珍也顯得格外激動。這些年,她一直教導女兒要不忘師恩,還有那些曾幫過他們的志願者和好心人。且叮囑女兒每隔一段時間,就要和他們聯繫,要做個知恩圖報的人。
王冬紅也表示,當年這份幫她的恩情,至今仍牢記於心。而且與他們一直保持着聯繫,甚至每次到他們所在的城市,都要去探望一番。
人間處處都有真情在,希望這份美好能傳遍大江南北,給那些在黑夜裡找不到方向的人一絲溫暖的慰藉。
圖丨胡杏珍(左二)被評爲嶽西縣的道德模範
話說在大家的幫助下,王冬紅如願讀高中了。但母親已過古稀之年,人一旦上了年紀,身體真的很容易不聽使喚,胡杏珍因腿腳不便,再也不能走遠路去鄰村撿破爛。
眼見家裡捉襟見肘,爲母則剛的她即使病痛纏身,也一刻不得閒,在她心裡沒有什麼比孩子讀書更重要的事了。
於是,她靈機一動,把村民們荒廢的土地開墾出來,然後種上蔬菜、玉米等賣了填補家用。
王冬紅不忍母親獨自承擔養家的重擔,一放假就到城關一家酒店打工,每晚都要到九點以後才下班,更深露重,她卻要獨行兩公里山路,只爲回家陪媽媽。母女倆就這樣相依爲命,彼此心疼。
圖丨胡杏珍與王冬紅
國民黨黨工涉Linbay好油恐嚇案 賴清德競辦:朱立倫、侯友宜道歉
現在,王冬紅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,女兒也快 3歲了,一家人在嶽西縣城裡做生意。
“養母一直盼着我早點成家生孩子,這樣她才能放心。我很幸運,沒有讓她失望。”說到此,她臉上充滿了幸福和知足的笑意。
提及王冬紅的婚姻,又是另一段佳話。開店之前,她做過導遊,在遊遍嶽西的同時,也認識了現在的老公。
她老公也是個很善良質樸,通情達理的人,第一次見到王冬紅便被她熱情大方的性格,和不俗的談吐深深地吸引。
特別是得知王冬紅與養母的故事後,他便下定決心要給心愛的姑娘一個幸福的家,並承諾會待胡杏珍如親生母親那般孝順。動聽的話誰都會說,但他真的說到做到了。
圖丨母愛
此時的王冬紅已經有足夠的能力照顧母親,她讓母親跟着自己享清福。胡杏珍卻不想給孩子增添負擔,吵着要回老房子住,可憐天下父母心,到老都還在爲孩子着想。
老房子是2006年三叔給她們母女蓋的,共三間簡易平房,屋內窮得叮噹響,唯一的家電還是一臺早已壞掉的老式電視機。
除此之外,能讓人留戀的只怕是這牆上一排排整齊的獎狀了,這是女兒努力學習斬獲的戰利品,也是這麼多年來,支撐娘倆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絲希望。
但老房子年久失修已成危樓,哪裡還敢住人。王冬紅不放心母親住在老房子裡,又拗不過她,正一籌莫展之際,她突然聽說鎮裡有危房改造的政策,就合計着給母親把舊屋拆了蓋新房。
圖丨老房子
這想法一出,她愛人也很支持,她說:“我愛人也很孝順,他聽後馬上就同意了,還出了大部分錢。”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,這一家子都是極善良,懂感恩的人。
如今,一棟兩層高的漂亮別墅早已落成,其歐式的尖頂,石雕的護欄襯托得別墅格外的別緻,走進屋內更是敞亮大氣。
別看別墅錯落有致,清新優雅,其實新房的建成也是大費周章,歷經了一番波折的。
王冬紅回憶,記得蓋新房那會兒,老房子門前只有一條能供摩托車行駛的小路,對面是別人家的茶園,根本無路可供運建築材料的大車行駛。
沒辦法,王冬紅只得跟茶園主人協商,買下這塊地就地修路。你說這又是買地又是修路的,可花了王冬紅不少功夫。
圖丨胡杏珍
還好,蓋新房比較順利,有了盼頭的胡杏珍別提有多開心,每天早早地就去工地幫忙,一會給工人們燒水喝,一會又收拾起垃圾。
日子在她的忙碌中一天天過去,房子也一天一個新面貌,母親終於等到新房落成,便迫不及待地領着村裡人蔘觀自己的新房子。
一樓有客廳,廚房臥室、廁所,二樓有五間寬敞的臥室,看得村民們羨慕不已,都說她老來有福,女兒女婿都孝順。
74歲的胡杏珍聽了,樂呵呵地合不攏嘴,她做夢都沒想到曾經那個無兒無女貧困孤苦的她,如今也有安享晚年的一天,養女如此的貼心孝順,竟捨得花30多萬元爲她這個老母親建一棟如此豪華壯觀的別墅。
圖丨胡杏珍在別墅前
看到這一幕,王冬紅很欣慰,她說:“她養我小,我養她老,這是天經地義的事。”她還說:“老房子已經破敗,不能住人了,以前養母看別人家蓋新房都很羨慕,她有這個心願,我就應該幫她實現。”
這份孝心已然成爲東山村口口相傳的佳話,村民們只要提到她,無不豎起大拇指,“這孩子很優秀,能幹,而且孝順,每天都回家看媽媽。”
想想曾經的艱難,現在也算是苦盡甘來了,母親的再造之恩,從不敢忘,沒有母親就沒有她王冬紅。
提起母親她總是滿臉堆笑,母親都74歲了,還是每天去山上挑柴、種菜,而且還養了雞,最可愛的是,母親越來越像個小孩子,閒下來就喜歡粘着她,一天不看到她回家,就會發脾氣。
她還說:“她年紀大了,還那麼愛吃豬油,我買花生油她不吃,她說不吃豬油身上沒勁,我拗不過她。”
圖丨胡杏珍
王冬紅打心底覺得母親當初救了她一命,她就應該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給她最好的照顧,這不就是現實版的鴉有反哺之義,韓信千金還漂母一飯之恩嗎?
“悠悠慈母心,惟願才如人。”王冬紅不僅愛母親,更懂母親,她踐行着自己的承諾,用善良和努力爲母親圓了她一生的夢想。更是做到了父母在不遠行,因爲她就是母親唯一的依靠。
願天下的子女如王冬紅般百善孝爲先!願天下的父母如胡杏珍般老有所依!
要聞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