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亮中爲什麼有兔子?|網絡中國節·中秋
來源:封面新聞
我國古代有“日烏月兔”的說法,如果說日烏是太陽崇拜的產物,月兔無疑是月亮崇拜的產物。烏代表太陽,日主陽,又稱金烏;兔代表月亮,月主陰,又稱玉兔,符合中國人陰陽相合的思想。金烏的代表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,玉兔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凌家灘文化中,年代上與良渚文化相當。
月兔神話是古代文明共有現象
兔爲卯時之靈,卯時是清晨的5點至7點,這時太陽即將升起,而月亮的光輝還未完全隱退,古人由物喻事,常以玉兔指代月亮,月神之屬、豐收之靈。在我國,月兔的形象最早出現在西漢馬王堆帛畫中。
西漢馬王堆帛畫中出現的日烏、月兔、蟾蜍等。圖據四川博物院“吉祥兔寶——癸卯兔年生肖主題文物展”翻拍 攝影:文康林
不過兔形玉飾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,與“月兔”配對的“日烏”(“日中烏”“負日烏”“三足烏”等),在不少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有發現,如仰韶文化的負日彩陶、河姆渡文化的雙烏負日紋牙雕、凌家灘文化的玉烏負日等。完全可以相信,在西漢馬王堆帛畫之前,一定有更早的月兔形象待發現。
商代兔形玉飾(約公元前1600年—公元前1046年),四川博物院藏。攝影:文康林
文獻資料方面,將月與兔聯繫在一起,可溯源至戰國時期《楚辭·天問》:“夜光何德,死則又育?厥利維何,而顧菟在腹?”學者們對“菟”字的解釋有多種,如菟絲草、楚語虎(魯迅)、蟾蜍(聞一多)、兔等,主流的解釋就是兔子。
東漢代畫像石、畫像磚中,常出現玉兔搗藥的形象,玉兔或搗藥或煉丹,或手持靈芝,出現在西王母、東王公或仙人身邊。
山東畫像石東王公畫像,東漢。此畫像石中,東王公高踞崑崙仙山上,山下兩隻玉兔蹲伏其間,此乃仙兔,象徵長壽。圖據四川博物院吉祥兔寶展翻拍 攝影:文康林
月兔搗藥畫像磚,東漢,四川博物院藏。正中爲西王母像,其左邊依次爲鹿、鶴,右邊依次爲蟾宮折桂、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。攝影:文康林
“嫦娥奔月”的神話也少不了玉兔的身影。根據先秦占卜書《歸藏》記載,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,飛天奔月。在月亮之上悽悽冷冷的廣寒宮中,除了吳剛、桂樹、蟾蜍,還有與不死靈藥密切相關的兔子常伴在月亮仙子身側。
月兔神話是多個古代文明共有的文化現象,古印度文明中也有月兔神話。季羨林先生稱,公元前1500年左右開始編訂的《梨俱吠陀》中就有了月與兔相關聯的內容。
玄奘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七記載,婆羅痆斯國有三獸窣堵波(古印度一種佛塔建築),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之處。如來歷劫之初,有狐、兔、猿三獸,互爲好友。天帝釋欲考驗修行者,化身爲老者,向三獸求食。狐銜來一活鯉,猿採來異花果,惟如來投胎的兔一無所獲,兔乃投身入火,犧牲自己,供老者充飢,天帝釋大受感動,收殮兔子骸骨,將兔靈寄身於明月,從此有了“月中之兔”。
佛教壁畫常以“三兔共耳”的形象來表現兔本生故事,圖爲敦煌莫高窟三兔聯跑蓮花飛天藻井壁畫。圖據四川博物院吉祥兔寶展翻拍 攝影:文康林
除了中國文明、古印度文明,瑪雅文明中也有月兔神話。
據瑪雅創世神話《波波烏》(Popol Vuh)記載,有兩位英雄兄弟,在一隻兔子的幫助下,戰勝冥界諸神,復活了父親,哥哥成爲太陽神,弟弟成爲月神,幫助弟弟的那隻兔子則成爲月神的寵物。在另一些版本中,是月亮女神和兔子一起,幫助兄弟倆戰勝了敵人。
月中有兔不僅僅是肉眼觀察的簡單聯想
月亮中兔子的來源有多種說法。其一是陰陽感應說,西漢《五經通義》記載:“月中有兔和蟾蜍何?月,陰也;蟾蜍,陽也,而與兔並明,陰繫於陽也。”東漢張衡在《靈憲》中寫道:“月者,陰精之宗。積而成獸,象蜍、兔。”南宋楊萬里在《天問天對解》中解釋爲:“月之陰也,以缺爲體也,以陰感陰,兔者,陰之類也,以缺感缺,兔者,缺之形也。”月有缺時,兔有缺嘴,兩物因相似而感應,所以月和兔最配,這是古人思維的侷限。
其二是祥瑞長壽說。兔子溫順可愛,被視爲祥瑞之獸,懷仁抱德,瑞應吉祥、長壽等美事。《詩識名解》稱:“兔多褐色少白者,故瑞應圖以白兔爲祥。”東晉葛洪《抱朴子·內篇》記載:“虎及鹿兔,皆壽千歲,壽滿五百歲者,其毛色白。”《抱朴子·極言卷》又記載彭祖弟子有“青衣烏公、黑穴公、秀眉公、白兔公子”等,“七八人皆歷數百歲,在殷而各仙去”,謂白兔長壽。玉兔搗藥、嫦娥奔月神話的出現,代表了古人渴求仙藥、長壽昇仙的願望。
西王母畫像磚,東漢,四川博物院藏。正中頭頂華蓋,籠袖坐於龍虎座上爲西王母,其面前有一蟾蜍,直立而舞,右下角爲玉兔,執靈芝仙草,旁爲三足烏,三足烏後有一人,張口怒目。玉兔上爲九尾狐,下右二人,端坐於地,其前一人伏地似在拜謁。攝影:文康林
其三是生殖崇拜說。月主陰,是女性的象徵,兔子的生育週期、女性的生理週期和月的圓缺週期較爲一致,因而被古人聯繫在一起。古人還認爲兔子“望月而孕,口中吐子”(西晉張華《博物志》),而且兔子生育能力強,一個月可以生一胎。《爾雅》稱“兔子曰娩”,與生育相關的“娩”(㝃)字就與“兔”有關聯,因此兔子被人們賦予了多子的美好寓意。
其四是月斑陰影說。南朝宋辭賦家謝莊在《月賦》中把月稱爲“玄兔”,唐人李周翰註解:“玄兔,月也。中有兔象,故以名焉。”清初王夫之和林雲銘進而明確指出了月中暗影或黑斑與兔形似,王夫之《楚辭通釋》稱:“顧菟,月中暗影似兔者。”林雲銘《楚辭燈》稱:“月中微黑一點謂之兔。”月兔來自人們觀察月中陰影時的聯想,這種說法無疑是最符合實際的,也因此出現了各個古代文明共有的月兔神話。不僅月兔是如此而來,月中蟾蜍、桂樹皆是如此。“中國民俗學之父”鍾敬文認爲,月蟾與月兔一樣,可能是一種對月表“陰影”的聯想。著名歷史學家馮天瑜認爲,月中的桂花樹是月亮上的陰影使人產生聯想所致。
童谣在巴黎时装周上戴了一个半斤重的珍珠耳环,网友:想洗白自己
不過月兔、月蟾、月桂之類,又不僅僅是簡單的聯想產物。這些祥瑞之物都是先民肉眼觀察月亮時,將月中陰影形狀與身邊環境中的動植物產生聯想,並賦予了吉祥、長壽、多子、多財等美好寓意。其中必然也少不了幾分月亮崇拜心態。
封面新聞記者 文康林
參考文獻:
吳曉東《月亮裡有兔、蟾蜍、桂而太陽裡有烏的神話起源》
李新偉《瑪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 》
汽車新聞